曾牧師和少豪牧師合著
2023
年,我們委任了三位新的主任牧師。目前我們有五位主任牧師同時任職。
這是神之心教會獨有的領導模式,而我並不是在建議其他教會也效仿這樣的領導模式。
這模式對我們來說,完全合乎情理。回首過去的25年,我們不斷地提倡「累代」,
興起了無數青少年。而如今,我們欣喜地發現自己正處於一個絕美境地——擁有了三位能幹、
自家栽培的主任牧師。
而現在,最後一個步驟——主任牧師的深板凳!忠於我所教導的「累代」精髓,
他們是我和少豪自家栽培出的增援(不是取代!)。
增援駕到——神之心教會的五位主任牧師!
(左至右:Charleston 牧師、
Lynette 牧師、曾秀萍牧師、陳少豪牧師、Garrett 牧師)
興起自家栽培主任牧師需要 25 年的時間
讓我們回顧定義。
累代中的三世代主任牧師同時共有領導權——這個模式包含不同世代的代表,確保教會有能向青少年傳福音、聯繫和擁護青少年的主任牧師。
📄 少豪牧師這篇 3 分鐘即可閱讀的文章 中解析了這個概念。
如今,「擁有代表」是隨處可見的口號。在大多數的政府機構中,「代表」是根據選民、種族、利益團體或政治傾向來劃分。然而,在我們的教會,我們是以每個世代作為代表的依據!
「三世代主任牧師模式」意味著我們擁有X和Y世代的主任牧師,未來也會有Z世代的主任牧師。在這個模式的最高層決策層,每個世代都有他們的代表。每個世代都有發言權,每個世代佔有一席之地,特別是年輕世代。Y和Z世代不僅僅是受邀參加派對,他們更是派對的主辦者!
我聽過很多教會中因代溝而導致的摩擦。這其實很悲哀,因為這並不是神的旨意。神的心意是要每個未來的世代榮上加榮。
難題所在:當教會只有年齡大約 50、60
歲的主任牧師,年輕會友會覺得自己無法產生共鳴。當教會只有 30
多歲的年輕主任牧師,年長會友則覺得難以信任或者允許自己被年輕牧者帶領。有了這三世代主任牧師模式,教會就可以緩解這樣的緊張局勢、消除憂慮。
當年輕和年長的主任牧師同時共有領導權,教會既擁有了共鳴和經驗、也擁有了力量與智慧(箴言
20:29)如此不僅能兩全其美,更能「兩代共榮」。
讓 20、30
歲的人當主任牧師?有何不可?這在商業界並不是什麼陌生的概念。看看矽谷。那裡到處都是
20
幾歲創意滿滿的年輕總裁。矽谷的創業文化正是我們這些成熟完善的組織所需要融合的文化。這正是可以讓我們更新、重塑我們自己的好方法。這就是我們如何讓教會經久不衰。
許多教會正在失去青少年,因為青少年覺得領導者不僅跟時代脫節並且有代溝。所以比較年輕的主任牧師既能填補這樣的代溝,還能確保年輕世代的意見受重視,也有人代表他們發聲。這就是三世代主任牧師模式能夠持續向青少年傳福音、聯繫和擁護青少年的原因。
如果有人對 30 歲初的主任牧師仍然感到難以接受,那請記得——耶穌改變世界時,也僅 30 歲初!
為了要按立 20、30
歲的主任牧師,讓他/她在同時共有領導權模式下加入神之心教會的資深團隊,這樣的人選必須具有相同異象、價值觀及教會DNA。換言之,他/她必須是我們教會自家栽培的。我們不能從外空降牧師到我們當中。
培育、門訓興起一位主任牧師需要花上好幾年的時間。若我們想他們在
20、30
歲就預備好成為主任牧師,那自然地他們必須從青少年時期就開始在教會中服事,且他們必須是全心全意投身其中。
當我們以這種方式思考,三世代主任牧師模式就會觸發相對應的時間表及期限,確保能有目的性地興起未來Z世代的主任牧師群。靠著神的恩典,再過
10
多年,我們將會有更多Z世代的主任牧師。這促使我們去行動和實踐,而不只是禱告或懷抱夢想。
在 2022 年,只有 16% 的新教主任牧師的年紀是 40 歲或以下。牧師的平均年齡為 52 歲。
來源: 《今日基督教》
我見證了許多的交替,也看到了許多長久建立起來的「優勢」流失在過渡期中。當你同時擁有三世代主任牧師,就不會發生優勢消失在過渡期的情況。
建立的所有关系都不会在老一辈主任牧师离任时丧失。儘管年長的主任牧師退居幕後長期建立的信任也得以保留。年長的會友看到年長主任牧師仍在教會團隊,會感到熟悉和安穩;年輕一代的主任牧師則可以專注與新世代會友建立連結和關係。
同時,因為年長主任牧師不需倉促離開教會經營團隊,所以他們累積的經驗與智慧不會失傳。年輕主任牧師也就不必從零開始。
這樣的過渡期相等於 10 到 20 年之久。
其中最大的好處是教會不需要適應「新」主任牧師,或懷念「上一任」主任牧師,全職同工也不需適應「新」老闆。
一切將會照常運作⋯⋯一個無風浪的過渡期。
更直白地說,僅憑一位主任牧師是無法在現代教會的領導職責中「生存」。這其中要談的內容很多,因此我寫了另外一篇文章說明。
少豪牧師著